回望2018?|大拆大合后,这几家全球农化巨头过得如何?
全球涂料网讯:
目前全球农化市场已经形成了由科迪华、中国化工-先正达、拜耳-孟山都以及传统化工巨头巴斯夫四巨头把持的格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几大巨头拆分、再重组的辗转腾挪之下,全球农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寡头竞争态势也在加强。
过去的农化与种子行业,一直由拜耳(Bayer)、孟山都(Monsanto)、陶氏化学(Dow)、杜邦(DuPont)、先正达(Syngenta)和巴斯夫(BASF)等六大巨头霸占。
在气候变化、出口竞争、农业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几大农化巨头经营业绩下滑。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且更好地面对各地监管政策的变化,全球农化巨头们开始了重组与业务整合。
从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将对等合并起,随后中国化工开始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这些并购先后于去年年中和今年完成。
目前全球农化市场已经形成了由科迪华(原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中国化工-先正达、拜耳-孟山都以及传统化工巨头巴斯夫四巨头把持的格局。
2018年,重组合并之后的农化巨头们正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拜耳-孟山都
近日有关裁员的新闻让拜耳陷入舆论漩涡。
因业绩不佳,11月29日,拜耳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超过公司现员工的十分之一,同时还将出售消费者保健部门的防晒业务Coppertone和足部护理品牌Dr. Scholl。动物保健部门也将被剥离,该部门价值约为60亿-70亿美元。
这距离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仅过去五个月。今年6月,在获得所有必需的监管批准后,拜耳完成收购孟山都。
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几年前的孟山都为了应对经营困境也推出过裁员计划。之后,孟山都提起对拜耳的收购要约,没想到最后反被拜耳以660亿美元收购。
拜耳与孟山都在农化业务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孟山都在育种和数字化农业方面拥有较大优势,拜耳则是传统的植保巨头。二者结合之后,拜耳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供应商。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合并之后的拜耳将占据超过1/4的全球种子和农药市场份额。
合并之后,拜耳遭遇了全面的经营危机。医药、消费品医疗与作物科学三个版块业绩不佳,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1%,更糟糕的是,拜耳的股价已从2017年6月的120欧元,几近腰斩至目前的62欧元。
除此之外,拜耳还要面对孟山都带来的“草甘膦致癌事件”的2.89亿美元巨额诉讼。越南政府也要求孟山都对越战时期受化学落叶剂“橙剂”毒害的受害者作出赔偿,其作物科学事业部正面临巨大的现金压力。
巴斯夫
2018年8月,巴斯夫耗费76亿欧元完成了对拜耳剥离出来的部分核心资产的收购,成为全球农化领域排名第四的供应商。巴斯夫此次收购的拜耳资产包括大豆、棉花、蔬菜种子和非选择性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均会造成伤害的除草剂)等。
拜耳的业务将帮助巴斯夫完成对现有植保、生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的战略互补,进一步布局种子业务。
此前,面对拜耳收购孟山都之后可能带来的垄断问题,美国、欧洲、中国和俄罗斯等地监管部门对此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反垄断调查。
为了通过反垄断审查,拜耳必须剥离旗下部分农化与种子业务,这些业务最终被巴斯夫接盘。加上收购的拜耳的业务,巴斯夫农业部门去年的营收可达80亿欧元。
今年上半年,巴斯夫销售额为382.6亿美元,同比增长0.9%;息税前利润为5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巴斯夫石油天然气与化学品业务收益在上升,但农业业务和功能性材料却有大幅下降的趋势,与汽车相关的业务也持续下滑。巴斯夫表示,原因之一是中国地区客户需求的明显放缓。
12月10日,巴斯夫宣布下调本年度利润预期,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利润与去年相比,将下降15%至20%。
陶氏杜邦
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将进行对等合并,并于2017年9月正式完成合并。更早的1999年,杜邦已并购了全球种业巨头先锋农业,稳居全球种业巨头位置。
合并效果似乎对陶氏化学立竿见影。
2018上半年,陶氏杜邦以457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巴斯夫,首次登顶全球化工巨头榜首。根据陶氏杜邦发布的公告,自合并结束以来,累计实现了超过13亿美元的成本节省。
财报显示,陶氏杜邦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10%,达到201.2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陶氏杜邦合并后,还将被拆分为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材料科学业务板块被命名为陶氏(Dow),特种产品业务板块成为新的杜邦公司(DuPont)。
原有的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成为新公司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orteva Agriscience),新公司将原农业事业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及技术互补,以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
独立出来的科迪华计划于2019年6月独立上市。
中国化工-先正达
2015年,孟山都希望收购瑞士先正达进入欧洲市场,但孟山都和先正达在业务上多有重合,强势的收购要求让先正达担心合并后的公司前景。
最终打动先正达的,是来自中国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化工)。
“如果和孟山都合并,先正达会消失。”先正达董事长米歇尔·戴瑞莫曾表示,“中国化工则会保留先正达的价值和文化,以及可持续性。”
先正达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困于行业的不景气,尤其是2015财年,业绩下降明显,与巨头抱团成为选择。
中国化工吸引先正达的,是纯财务投资方式和背后庞大的中国市场。
2017年6月,在耗资约430亿美元后,中国化工完成了中国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顺利跻身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
此前,先正达的农药和种子业务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和8%,亚太区市场只占其营收的15%左右。被中化工收购后,其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
中国化工由此获得种子技术人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种子的生产研发等技术,填补其种子业务的空白。
从2006年开始,中国化工先后收购了超过10家外国行业领先企业,且在2015年收购了倍耐力。这种高负债率、高杠杆的收购,也引发市场的担忧。鲸吞先正达后,中国化工将自己的负债推向了历史的新高。
据财新报道,收购先正达后,中国化工本身的负债已经接近450亿美元。但今年年初,先正达CEO Erik Fyrwald曾对媒体表示,收购先正达并未对中国化工的财务状况造成负担。
从2016年底,中国中化集团(下称中化集团)与中化工合并的消息传出,在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后,合并传闻似乎被坐实。此前,宁高宁本人曾否定合并传闻,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两化的合并正在进行中。
中国化工主业涉及特种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和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等六个业务板块。中化集团则属于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涉足能源、农业、化工、地产和金融五大领域。
目前来看,对中国化工而言,与资产相当但负债率更低、现金流更充裕的中化集团合并,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两者成功合并,双方营收相加将超过11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
热点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