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全力深耕中国市场 笃定未来向“新”而行
1979年是陶氏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元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45年来,陶氏与中国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进程同频共振,在华业务持续拓展,扎根中国步履坚定。如今,陶氏在中国拥有以商务机构、世界领先的制造基地和创新中心为基础的完整网络,大中华区已经成为陶氏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大的海外市场。
“我们期待进一步满足中国高价值下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并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在中国的转型和升级。”在近日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陶氏大中华区总裁朱成怡女士如是说。
系列创新成果推向中国市场
45年来,陶氏在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与可持续的材料科学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建立并维持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一项项最新的创新解决方案推向中国市场。
目前,陶氏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了采购、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我们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陶氏中心是陶氏亚太区的商业和创新中心,也是我们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体化研发中心。很多创新成果源自这里,并通过陶氏的跨地域研发合作和全球供应链,走向国内外市场。”朱成怡表示。
生产方面,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是陶氏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自投入运营以来,每12至18个月就会落地一个新项目或扩展项目。“这里生产的产品被大量应用在国内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消费者护理等快速发展及战略性新兴行业,为实现产业链韧性及本土化,增强国内产业竞争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朱成怡介绍说。
面对充满活力的市场需求,陶氏将中国作为诸多创新成果首发平台。这些产品展示了陶氏在保护气候、变废为宝和实现闭环方面的努力,也是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包装循环经济方面长期投入的最新成果。
“我们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累计签署了3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7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其中很多技术为全球首发。今年,陶氏也将继续参展,期待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和更多业界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带来更多创新的材料解决方案。”朱成怡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陶氏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例证。陶氏的车用材料解决方案聚焦轻量化、长续航、乘坐舒适性、更可靠的安全性以及更少的碳足迹等。
5月底首次登陆上海的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上,作为捷豹TCS车队的官方材料科学合作伙伴,陶氏公司MobilityScience平台提供了热管理材料、黏接剂、可持续性材料和EMI屏蔽材料等一系列技术支持。通过赛道实战,陶氏的材料解决方案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创新展现了新的可能。陶氏还与富晟研发公司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拓聚烯烃弹性体(POE)人造革和3D空气纤维垫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助力汽车行业轻量化、个性化及舒适性的进一步创新。
今年3月,陶氏的POE人造革已经成功在汽车市场实现了商业化量产,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座椅。这也标志着POE这一创新的动物皮革替代方案在汽车座椅上的全球首次商业化应用。
在最近几年,通过成功的战略合作关系,陶氏诸多创新的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快速走向消费市场。陶氏与蒙牛合作推出的可回收全聚乙烯(PE)酸奶包装袋,标志着乳制品包装的重大突破。2021年,这一易回收的包装解决方案也被应用于立白集团的洗衣凝珠,预计到2025年,每年可减少4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通过这些展会和战略合作,我们期待继续和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将更多创新的材料解决方案推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消费者呵护市场,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朱成怡表示。
履行传播社会责任理念的实践者
跨国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从产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以陶氏等为代表的跨国化企,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华履行和传播社会责任理念的实践者。
“可持续发展是陶氏的业务增长引擎和创新战略核心。”在中国,陶氏致力于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等,减少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这些举措,陶氏保持可持续生产,在节能降碳方面成为行业先锋。
近年来,陶氏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投入。目前陶氏是全球化工产业中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购买者,清洁能源使用总量超过1000兆瓦,超过25%的陶氏制造基地已完全或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张家港基地也在通过余热回收、更新蒸馏塔、提高绿电应用比例等方式,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
厂区围墙之外,陶氏也在不遗余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公司根据中国本土的社会需求,在当地社区中推进可持续解决方案,并积极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
前不久,陶氏与合作伙伴在上海静安公园举办了“有点意思”可持续公益市集,旨在为上海市民带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主义生活方式。市集不仅展示了各种绿色生活理念,也鼓励公众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和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去年,陶氏合作建成的世外“陶”园社区花园项目在光伏储能雨棚、水性环保步道、墙绘涂料当中大量应用了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材料科技,改建并升级社区花园,成功为社区带来更低碳、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陶氏还为中国高校学生持续提供展示和实践创新想法的平台,推动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陶氏与复旦大学合作,于2012年设立了复旦大学—陶氏公司联合材料研究中心。这是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与大型跨国企业合作建立的第一座联合研究中心。去年,陶氏与复旦大学签署了第四期3年合作协议,继续聚焦材料科学领域的研发。
拥抱可持续材料发展新机遇
目前,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对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材料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攀升。朱成怡表示,针对这些市场趋势,陶氏大中华区的增长战略是密切关注增速有优势的领域,充分利用陶氏全球资源,结合本地开发和服务能力,通过“一个陶氏”运营原则,实现跨业务横向整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当前,陶氏在战略上重点关注供应链韧性、跨平台协同和创新研发,旨在紧跟中国市场需求,布局抓住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消费者呵护这些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
“陶氏的可持续发展业务重点布局在气候保护、循环经济和更安全的材料三个方面。”朱成怡介绍,2024年4月,陶氏在上海成立了公司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心。该中心将用于开展可持续发展学院项目、客户案例深入探讨,举办各项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与客户、价值链合作伙伴和其他相关方的互动,陶氏将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寻求可持续的业务机会。
“我们深信,通过我们的科学、全球影响力和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陶氏将以45周年里程碑作为新起点,将更多创新、可持续的材料解决方案推向中国市场。”朱成怡坚定地表示。
热点资讯
|
|